五大中风信号你一定要知道凤凰大健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癌症,因为治愈率较低,人们对它的恐惧远超其他疾病。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癌症等同于绝症。似乎一沾上癌症这个词,就相当于判了死刑。然而...... 今年6月份,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近30年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死亡率第一的竟然不是癌症,而癌症中的肺癌仅排第三。 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癌紧随其后,位列前三甲。 最可怕的是,中风还是这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致残最重的病种!!! (图片来自:网易新闻 数读) 中风不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也是成年致残的首位原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中风。最新版《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风现患人数达万,每年万人因中风死亡。 中风的复发率也较高,研究显示首次中风后1年复发率高达17.1%。 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于年刊登了一篇研究全球不同地区中风发生风险的论文,研究发现,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同时,中国男性的中风发病风险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过了41%。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情况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因为大多数中风患者发病时症状没有被早期识别,没有及时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尤其是缺血性中风患者,如能在发病4.5医院进行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终身残疾也可以得到预防。 那什么是中风? 能否早期发现中风的前兆,及时干预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在医学中被称为脑卒(cù)中,是颅内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往往起病急骤,伴随肢体或言语或神经系统的损害。若治疗不及时、不得当的话,还会留下各种后遗症。 大量资料表明,存活的中风患者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比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关节僵硬、智力下降、痴呆等。其中,约3/4的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2/3的患者需人帮忙照料生活。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从来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脑卒中一样,瞬间就可能让人失去生活的尊严:口眼歪斜,四肢麻木,甚至瘫痪在床……。难怪坊间流传着一句话: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 中风有哪些预警信号? 中风的发生看似突然,实有先兆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是中风的征兆。但TIA的症状出现时间很短暂,且能够马上恢复正常,容易被大家忽视。其实,小中风的发作是在提醒患者,身体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信号一:一过性黑曚 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一般不留后遗症。 黑曚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给眼睛供血的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支,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 如果颈动脉狭窄会导致眼睛视网膜缺血,在体位、血压改变时,会出现短暂性“失明”,表现为眼前一过性什么也看不见。所以黑曚可以看做是中风的最早出现的警报信号。 信号二: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如果一侧的颈内动脉系统出现供血不足时,而且影响到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就会产生对侧肢体麻木等异常感觉。有时还表现为正吃着饭,突然手拿不住筷子掉地上,或者突然一条腿抬不起来。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出现四肢麻木的症状,如长时间盘腿而坐、站立或不正确的睡姿等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类麻木很少超过十分钟,且不伴其他症状。但如果四肢麻木同时伴无力,且持续时间超过十分钟以上就要引起怀疑,医院就诊。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肢体麻木,是一种浅感觉障碍的表现,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临床上很多患者常把紧绷感、冷热感、酸胀感、运动障碍等说成麻木,其实这些并不是麻木。麻木可表现为感觉增多、减退或消失三种形式。 感觉增多:蚁行感、虫咬感、电麻感等。 感觉减退:也就是痛觉、触觉减退,感觉皮肤变厚了,要用力掐才感觉得到。 感觉消失:冷、热、痛、痒均不知,好像不是自己的身体一样。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偶尔或持续出现半身麻木,有时还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不适,很多人并不会很介意,自以为“上了点年纪”、“颈椎病”、“睡觉时候压着了”等理由,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 直到麻木加重,出现该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时,才后悔莫及,到医院检查治疗,往往错过了缺血性中风最佳治疗的“黄金时间”(4.5小时)。 信号三: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神经失调,常见症状就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信号四:眩晕 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很多人都有过眩晕的经历,但大多数并不是中风,如何判断眩晕是不是中风的前兆呢?教大家一招5S眩晕甄别法。 第一个S—Strength(力量),试试自己的胳膊腿有没有力量,照照镜子看自己有没有口眼歪斜,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会不会不自主地抽动。 第二个S—Sense(感觉),感觉一下胳膊腿、颜面部,特别是口唇和舌头是否有麻木或无力感。 第三个S—Swallow(吞咽),咽口唾沫或者少量喝点水,试试有没有呛咳,或咽不下东西的情况。 第四个S—Speak(说话),是不是说话费劲,总含糊不清。 第五个S—Seeing(看东西),看东西有没有重影,有没有闪电一样,有没有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不清。 如果眩晕合并5S,那么中风的风险比较大,医院。 信号五:频繁打哈欠 研究显示,70%以上的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 打哈欠这个动作是由脑干控制的,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患者的先兆。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干病变引起的缺氧。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出现上述五类症状时应重视,有时症状是一过性的,很快能好转,这是一个信号,提醒你应该看医生,而不要不把它当回事。医院相关科室就诊,进行中风筛查,防患于未然。 哪些高危人群要进行筛查? 脑中风筛查就是针对脑中风的一系列检查,80%的中风可以被“筛”出去。尤其对于中风高危人群,必须进行全面筛查。 以下8项危险因素中,如果出现3项或以上,则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进一步筛查自身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增高、颈动脉是否有狭窄等,并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1、血压>/90mmHg 2、心房颤动,心律不齐 3、吸烟 4、血脂异常,血脂四项任意一项超标 5、糖尿病 6、体育活动很少 7、体重,明显超重或肥胖 8、中风家族史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除上面列举的8类人群,还有两种人本身就是中风高危人群,即发生过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如果危险因素不被控制、不被去除的话,复发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高危人群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中风高危人群,除常规颈动脉超声和颅内超声多普勒外,建议做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或者CT脑血管成像。 这些检查主要是排查是否有脑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提前治疗,预防中风发作。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成钢: 不符合高危因素中任意一项的人,也不要掉以轻心。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做颈动脉超声和颅内超声多普勒,有条件者可以做头部核磁共振扫描,经常头疼、癫痫发作、肢体麻木无力年轻人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排除脑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 与死神赛跑为中风患者抢夺时间 一项发表在《卒中》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风患者每延误治疗1分钟,大脑就有万个神经元死亡,每延误1小时,平均寿命就会缩短3.5年。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怎么才能快?自己识别要快!送医院救治要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hl.com/qynbyy/10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曾经深爱的你还认识我吗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