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要求和建设中医药“五大中心”的战略部署,建立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唐玲担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工作任务

一、组建办公室工作团队和专家团队,研究制定提升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二、按照项目书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逐一落实能力提升工程的五个项目,保证项目绩效考核目标落实;

三、完善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的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四、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护理质控中心密切配合,承担全市中医护理的相关培训任务,促使质控中心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落实对中医护理行业的监管责任。

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五大项目

一、中医护理传承

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率先启动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站建设,建立了以在行业中享有盛誉的桂梅芬、王敏、冯运华名老中医护理专家命名的桂梅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及工作站。形成了《北京市中医护理传承人才培养方案》,遴选32名护理传承人跟师学习,采取师承教育模式,通过名师讲座、名师访谈、研读经典、跟师查房、学术交流等方法传承名老中医护理专家思想、理论、技术与管理上的道法术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二、护理职业发展规划

(一)优化护理继续教育方式,开展“成长树”项目

在北京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导航工程中开展中医护理继续教育“成长树”项目,创新继续教育机制,将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相结合,为护士绘制了清晰的职业规划路径。以“成长树”的形式生动展现,将护士职业发展分为护理专科、护理管理、护理教育3个不同方向的发展路径,护士在不同阶段可按照自身的职业规划选择发展路径,接受分层分级分阶段培训成为优秀的护理专家、护理管理者、护理培训师。

(二)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

参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有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政策文件,融入中医护理特色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强化护理基础人才培养,形成一套符合二级、医院性质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医院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培养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专科技能的合格护士,为提高中医护理整体队伍的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夯实基础。

(三)强化专科技能水平,开展北京市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

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提升北京地区中医护理学术与专科护理技能水平,开展北京市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共8家基地、4家建设基地参与骨干人才培养,共培养北京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名。

(四)提升全市专科教学培训能力,开展“北京市百名中医护理培训师”培养项目

开展“北京市百名中医护理培训师”培养项目,通过挖掘一批技术精湛、学术领先、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经过规范、系统、专业的培养,成为“技术好、教学好、管理好”的中医护理培训师,承担全市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任务。为推进中医护理技术传承与创新,探索中医护理发展的新模式,提升办建立了中医护理培训师工作室,开展护理师资培养工作。

三、提升中医护理临床服务能力

(一)提升中医专科护理服务能力,推进“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建设

为促进中医医疗机构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推进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品牌建设。年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的特色优势,在北京市9个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建设14个“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

(二)拓展中医护理服务范围,推进中医护理门诊标准化建设

为扩大中医护理服务范畴,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推进中医护理门诊标准化建设,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为患者提供了集特色技术、康复指导、养生保健、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服务。在北医院创新性构建了专项、专病、专症、专科的“四专”中医护理门诊体系。

(三)延伸中医优质护理服务领域,提高护理帮扶团队综合能力

医院各自特色及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北京市中医护理专家的优势,紧紧围绕“优质资源下沉,在实践中提升”的建设理念,形成《中医护理专科团队下基层工作方案》,开展“中医护理专科团队下基层-医院护理服务能力”专项行动,医院医院护理服务联动模式,重点打造“互联网+护理”工作示范典型,签约“手牵手护理专业技能帮扶协议”,全面带动、医院的综合护理服务能力。

四、提升研究创新能力

(一)推进加拿大肿瘤症状分类和远程管理项目(COSTaRS)

年12月,加拿大肿瘤症状分类和远程管理项目(COSTaRS)落户北医院,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郝玉芳教授团队前期完成的COSTaRS肿瘤症状管理实践指南翻译的工作基础上,针对15个症状增加相应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形成本土化内容。

(二)制定《规范》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

为进一步加快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治愈,减少向重症发展,发挥医疗与护理的协同作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牵头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的知名专家,涵盖药学、科研、护理、教学、临床医疗等学术领域,通过反复研讨、论证,组织多次线上及线下会议,最终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并发表于《中医药导报》杂志,年7月20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于正式通知下发该《规范》,医院、医院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的患者救治工作。

五、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JournalofIntegrativeNursing》(简称JIN)于年2月由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与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联合主办,JIN发表来自中西医结合护理学领域基础、临床、教学等高质量学术论文。JIN已被DOAJ、Scopus、知网、万方、维普、EBSCO、ProQuest等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收录。JIN搭建了世界范围内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的学术平台,让西方医学更为深入、广泛地接受和认可中医,形成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的合力。

为分享疫情防控的应对措施和经验,JIN在年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辑,并对收录的优质稿件进行了绿色通道加速出版,将中国医护工作者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快速传播到全球。并召开了“JIN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辑”预发布会,进行讨论、交流与分享。

年在JIN期刊的基础上创办中文刊《中西医结合护理》,文章类型丰富,涵盖随机对照试验、综述、系统评价、横断面调查、个案报告等文章类型,创新性开设中医护理门诊专栏和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专栏,发表关于中医护理门诊建设和北京市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成果,与广大医务工作者分享建设经验。中西医结合护理国际期刊建设与发展,承载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光荣使命,为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的现实意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hl.com/qynbzl/1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