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萝岗在线   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修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提出“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等整整8条不良反应,第一次明确了“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关于茵栀黄和黄疸,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问政君在这里医学科普一下。

茵栀黄常用于黄疸的退黄治疗

  广州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

  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就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发生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表现为肉眼可见的皮肤、巩膜甚至是全身发黄。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也会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这种情况大部分会正常消退,但如果出现黄疸持续的时间长而且有加重的迹象,那可能就是病理性的黄疸。病理性黄疸通常表现为新生儿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觉障碍、耳聋、脑瘫等。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的黄疸。而茵栀黄是一种中药合剂,是由茵陈、栀子、黄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经常被用于黄疸的退黄治疗。

  问政君整理了一下食药监督总局的公告,要求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修订的内容中,妈妈们很   1.过敏反应:潮红、皮疹、瘙痒、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喉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性损害:畏寒、寒战、发热、高热、疼痛、不适、水肿、乏力、多汗、面色苍白等。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胀气、胃不适等,有胃肠道出血个案报告。

  4.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等。

  5.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

  6.精神及神经系绕:头晕、头痛、抽搐等。

  7.用药部位:皮疹、瘙痒、静脉炎、局部麻木等。

  8.其他:有溶血反应、黄疸一过性加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肾功能异常个案报告。

2

禁忌

  1.对本品或含有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3.孕妇禁用。

3

注意事项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和溶媒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本品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用药前、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5.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6.本品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红霉素、四环素、回苏灵注射液、钙剂、酸性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尤其不能与青霉素类高敏类药物合并使用。本品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氨基比林联合应用,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K1、法莫西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时也应谨慎使用。

  7.黄疸属寒湿阴黄者及虚黄引起的面目萎黄者不宜使用。

  8.老人、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冠心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如确需使用,应加强监测。

  9.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10.静脉滴注时,必须稀释以后使用。首次用药,宜选用小剂量,慢速滴注。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及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为什么如今会禁用茵栀黄注射液?

先看看网友的评论吧~

↓↓

  

咕噜宝贝平安健康:药监总局发文了,新生儿黄疸禁用茵栀黄!我特么怎么那么想骂人呢!一想到当时按医嘱给儿子吃了整整一盒,儿子又是拉又是吐我就心疼到死,感觉对他肠胃的伤害到现在还是很大后遗症!我真是后妈都不如,真应该坚持不给药   

Miss_Chips:不知道这种药对宝宝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接下来的日子一定要好好观察宝宝。宝宝,爸爸妈妈对不起你,让你吃了对你不好的药。   

多鸽小朋友:多鸽刚出生时也被喂过一次茵栀黄,我以为我怀孕期间做足了功课,我的孩子不可能会吃这些东西,但是刚做完手术和24小时喂奶会搞得人精疲力竭,于是我有那么一点放松了,她就被喂了。所以我能懂,即使做妈的再坚定,那一刻你也很难以一敌百,还是要从源头下手   

夏天是仙人儿:宝宝出生两天就给开的这个,孩子吃了腹泻一周,黄疸也没退啊!   

青岛海边牙医Oliv: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验证过功效和副作用的药物,都不应该打进任何人血管里。

  崔其亮医生提醒:

  市面上的茵栀黄主要有注射液、口服药、颗粒三种类型。药监总局明确标明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茵栀黄注射液,但茵栀黄口服液、颗粒并未提及。

  相对口服液或颗粒,注射到血液中的药物一般要求比较高,恶心、呕吐、腹泻都是注射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消化道功能有一定影响,稍有不慎还可能会引起过敏、休克等危险。

  由于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考虑,医院对中药注射液使用会非常谨慎。

蚕豆病患儿注射茵栀黄引发溶血死亡

  其实,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之前,茵栀黄制剂应用于黄疸治疗就一直存在争议。

  争议主要是因为茵栀黄制剂中的一些成分对于特定的人群会产生不良反应。崔其亮举例:如广东地区高发的“蚕豆病”,患者体内缺乏“G6PD酶”,使用茵栀黄制剂后,会加重溶血,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网友“2shj”在微博上讲述,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使用茵栀黄而离开了人世,“他出生2天内就有黄疸,医生判断生理性黄疸,还开了茵栀黄,孩子血检是蚕豆病就是G6PD酶缺乏,吃这个药后发生溶血,病情发展太快,抢救无效。”

  茵栀黄注射液不仅对蚕豆病人群存在高风险,对其他的人群来说,也有着许多不良反应。此次药监局修改说明书就列出了整整8条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其中就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乃至于过敏性休克等,以及多种全身性损害。   由此,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出,茵栀黄注射液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那么,妈妈们最关心的来了

家里宝宝有新生儿黄疸,应该怎么办?

  妈妈们不用慌,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1、新生儿的黄疸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治疗,多吃母乳多排泄,让宝宝多排泄,加快新陈代谢,就会逐渐好转。

  2、新生儿黄疸一般情况下两周后会自愈,但出现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有哭闹增多、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呕吐等现象,要及时送医,采用其他药物治疗或蓝光照射治疗。

  3、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黄疸千万不能拖,医院,找对病因是关键。妈妈们应根据宝宝情况,按医嘱服药,不要盲目,也不必恐慌,时刻观察宝宝精神状况,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

  知名育儿博主

年糕妈妈也在   除了宝宝黄疸不要慌之外,问政君提醒各位宝妈们,还有更多的育儿法需要注意噢~

来源:成都商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hl.com/qynbzl/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