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我们称之为「高危儿」。

常见高危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窒息史、反复呼吸暂停、头颅影像学异常等。

胎龄越小

发生的比例就越高

发现的年龄越晚

治疗起来难度越大、效果越差

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小贝是32周的早产儿,在3医院做检查,表现出不能竖头,不追视,测评结果相当于1月龄的患儿。医生告知小贝父母要进行早期干预,并每月随访,但是小贝的父母觉得宝宝虽然是早产,但是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在小贝8个月的时候,仍然竖头不稳、不能坐立,此时小贝的父母才认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现在小贝已经2岁了,虽然在进行康复治疗,但是仍还不能正常走路。

案例二

小米是28周的早产儿,在医院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就对小米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小米出院后,医院进行复查和早期干预治疗,小米逐渐能达到纠正胎龄后同龄儿的发育水平,小米父母一直坚持早期干预随访到一岁,目前小米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家长在照顾宝宝时

如发现有以下任一现象

应及时带宝宝到高危儿门诊就诊检查

①整日哭闹、喂养困难、易惊吓或过度安静;

②手脚经常用力伸直或屈曲,好似“很有力”,或手脚过度松软;

③下颚、手脚频繁抖动;

④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⑤3月龄,还不能抬头,不能逗笑,追视、追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⑥4月龄,紧握拳,手不松开,拇指内收;

⑧6月龄,不能主动抓物;

⑨7月龄,不能发ba、ma音;

⑩8月龄,不能独坐。

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我院的早期干预

在新生儿监护室时期就开始了

持续至生后3岁

早期阶段为出生后到6月龄

效果最好

第二阶段为6-12月龄

医生提示

如果家有高危儿

尽早到高危儿门诊就诊

并定期随访监测宝宝生长发育情况

配合早期干预治疗

开始随访时间:

出院后7-10天,评估新生儿疾病恢复情况;

出生后,前半年每月随访1次,后半年每2个月随访1次;

1-2岁每3个月1次,2-3岁每半年1次。

▲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hl.com/xslqxqy/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