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带教老师:医院要开展演讲和微课比赛,有谁想参加都可以报名准备。

小甲:不行不行,太难了,我都没做过。

小乙:我胆子小,一上台比赛就紧张,还是别人去吧。

场景二

带教老师:小甲,这个月你需要进行一次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查房,现在正好住着一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这几天就完成吧。

护士小甲:好的,我准备准备。

几天过去了,又到了带教老师和小甲搭班的时候:小甲,查房还没完成吗?今天正好咱俩都上班,我看着你完成吧。

小甲:哎呀,这几天太忙了,我还没来得及准备,你先给我讲讲怎么查,咱的模板在哪?糖尿病的宣教资料在哪找?

于是带教老师对其进行了一番讲解,又过了几天,此患者已出院,小甲的护理查房没有完成。

作为带教老师的我也遇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但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能理解这种现象。我家孩子在家做作业还是很积极的,但是对于老师没有布置,我安排他们额外做的练习题就会拖拖拉拉。人类本身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生物,经常听说“懒癌晚期”、“拖延症”等名词,说白了就是知难而退,暂时不想打破目前轻松舒适的状况。

有一些事总觉得不是工作以内的事情,和我上班照护病人没什么关系,不做这些我也能很好地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所以就不放在心上,不去重视,拖着拖着到最后就忘了,或者是复制粘贴往年的模板内容,草草了事,不去主动查文献找资料,这样什么学习效果也达不到,什么能力都没有提升,来年再做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困难重重。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在最内层的舒适区一切都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做在行的事,交熟悉的人。

在中间层的学习区会感到不自在,因为面对的都是新事物,比如学另一个专业的书籍,切换到另一个工作的岗位。

在最外层的恐慌区会感到忧虑、恐惧,因为你面对的都是远超你能力范围的人和事。

然而,越舒服、越没有挑战的事情,往往越危险。

舒适区不是雷区,但杀伤力极大,就像温水煮青蛙。有很多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看似很努力,但是却始终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成长。其实这不叫努力,这叫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舒适区顺应了人性上的懒惰和安逸,让人越来越钝化,不需要思考,更不用强迫自己,机械地重复某种单一的行为。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动作更熟练一点,并没有成为工作上的高手,生活上的强者。如果我们主动走出舒适区,大胆面对未知和挑战,不断迫使自己走向更高层次,抑制懒惰情绪,争取做到每一次都有突破,就可以积跬步以至千里,职业生涯会有另一片新天地。

以前有些同事写完了典型案例分析,总是等着我上班的时候再拿出来给我看,让我帮着改一改。我看到里面很多是复制粘贴的内容,因为一些文字原格式都没有修改,还有一些错字和不通顺的地方,可以看出本人都没有逐字逐句地读过,没有动脑筋思考。一开始我还一个一个地为他们修改,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能力提高了,可大家还是原地踏步。所以后来我转变了方式,不再代劳,变成了“懒“带教,我会指出哪里不合适,哪里需要再完善,告诉他们在哪里找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查去修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教的目的是提高大家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替大家做了,所有的方法都替大家想了,灌输式的进行护理教育,反而是害了大家,让大家都蜷缩在了自己的舒适区。

每个人的内在都是智慧具足的,他们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所以他们会向外寻找力量,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越来越依赖外部力量。只有走出舒适区,不断升级观念、思想和认知,就会发现自己的头脑越来越灵活了,思考力和创新力也越来越强了。

希望此文会对大家有所启迪,以后工作中如果再遇到新事物,你是会查资料看说明去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学会了来教你呢?我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知难而进,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做一名有发展的高手护士。也希望护理教育者们教的不只是知识,我们传授的是方法,启迪的是灵魂,推动的是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hl.com/qynbzl/1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