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专家一项科学研究获得澳洲国际
医院专家一项科学研究获得澳洲国际学术会议专家认可中医药走向世界将不是梦想7月15日,亚太卒中大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盛大召开,来自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这里,交流脑血管疾病的最新医疗技术国际间发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杜绝脑血管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明华教授应邀作题为“天麻钩藤改善卒中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研究”专题报告,他将中医的特色优势,创新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融会贯通,最终他精彩的演讲,独特的见解,获得与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认可。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明华教授在会议现场众所周知,脑血管疾病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占世界总人口的22%的亚洲地区,是受脑血管疾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我国每年有多万人发生脑血管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从50岁开始随年龄增高而上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积极干预,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也一直是全球相关医学专家和学者研究的课题。中医对脑病的研究历史悠久,远古至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逐渐形成,对脑的解剖生理及部分疾病就有了记载。历经数千年,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创新,逐步发展完善对脑病的认识,他们论述精到,多数观点都被作为指导思想一直沿用到今天。古为今用,传承创新,在保留了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特色的前提下,现代中医对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做出了学术上的发展与创新,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将研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通过动物实验对脑病机理、治则治法、复方制剂及单味药进行论证;总结出许多具有针对性的专方专药。以吴明华教授为代表的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及实验,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阻络证型的治疗机理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整理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论述及治疗的特点,参阅现代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收集近年来关于缺血性中风痰瘀阻络证的相关研究资料,并进一步研究天麻钩藤饮加祛痰活血的组方、配伍、药理作用及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资料以说明其疗效。临床研究表明,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加祛痰活血的组方成天麻通脑饮,分别于首诊日,治疗第7d、14d、21d观察中医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ModifiedRankinScale积分及生存质量指数,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指数评分较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21d,两组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ModifiedRankinScale积分及生存质量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研究方面通过插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并分组后,选用医院神经内科在天麻钩藤饮基础上加祛痰活血的组方天麻通脑饮干预治疗,观察其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学检测及神经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分析活血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对比显示出,术后第7天时,经天麻通脑饮治疗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已有明显恢复,之后日渐好转,至第14天两组间行为学评分差异显著。治疗组梗死灶体积亦不似对照组大片缺血梗死严重,而是随切片深入有分散均匀并逐渐减轻的趋势。免疫组化结果可见治疗组经术后14天给药后,SVZ及纹状体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且细胞核深染、排列紧密。该结果表明天麻通脑饮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对缺血后脑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疗效。该研究还通过Real-timePCR检测天麻通脑饮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VEGF,bFGF,SDF-1,CXCR4的影响,在7、14天不同时间点,取损伤周边部位和侧脑室部位脑组织,利用TRizol方法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利用SYBRGreen方法检测VEGF,bFGF,SDF-1,CXCR4基因量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血管生长因子的变化。其检测分析结果较为理想,进一步论证了活血化痰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策划、撰稿:冯瑶编辑:颜英杰医院杏林省中欢迎哪里治白癜风病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hl.com/xslqxqy/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弃婴病情加重医生依然不放弃
- 下一篇文章: 80周年学科展示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托